《长津湖》领跑国庆档

排片量领先票房领跑当仁不让

2021.12.03 10:38:44

《长津湖》上映4天以来,票房已经突破13亿,单日票房高达4.26亿,打破了《战狼2》的单日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战争片单日票房冠军。一部好的电影作品总是能引发观众的回味与思考,不同观众在《长津湖》中看到了不一样的震撼和感动。


如果你也看了国庆档的电影,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的话,可以在评论里与我们分享。也可以在发表在写点生活社群。对于点赞最高的评论,和获选发表的影评作者,我们将送出电影票两张(价值100元)。


今天我们邀请了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博士朱斌来分享他的观影感受。


《长津湖》:为什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不啻于一场战役的真实还原,更是一座陈列着家国荣耀与血火记忆的英灵殿。继《战火熔炉》《跨过鸭绿江》等精品剧集播出后,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于国庆档亮相,上映首日票房即破2亿,引发了各大媒体平台的关注与好评。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艺术化地塑造出峥嵘岁月的英雄群像。从某种意义上,《长津湖》的热映见证了根植于人民文艺阵营的主旋律命题创作,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取胜之道。


意志强于钢铁:视角交织与生命赋形


毛泽东主席总结抗美援朝胜利经验时曾讲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长津湖》从中美双方的视角建构了整部电影的叙事主体,并重点围绕着铺陈开战争的博弈。


法国学者保罗·维利里奥在《战争与电影:知觉的后勤学》一书中提出:为了抓住一场宏大战役的客观真实性,所需要的电影眼就不能再仅是将军或拍摄平台上的导演的目力,而是一台检测器。诚然,表现恢弘战场的每一处枪火是不现实的,但《长津湖》采取了丰富的镜头运动和构图技巧来强化战场的全知视角与沉浸体验。


如运用分屏镜头,呈现美军飞行员驾驶战斗机扫射的得意与七连各战士做好战斗准备的动作特写,凸显志愿军缺乏空中火力的艰难条件与无畏的革命信仰。借助飞猫索道摄像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的鸟瞰式视角和视点的滑行轨迹,则为观众带来对战场身临其境式的审视。

除军备以外,给养条件的失衡和战斗状态的反差也筑成了鲜明对比。影片的平行蒙太奇下一面是美军分享冒着热气的火鸡,一面是志愿军传递冻得硬实的土豆,但随着长津湖战役步入尾声,这样的画面被撤退的沮丧蹲守与会师的奔跑欢呼所取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来自于志愿军战士如箭如刃的意志,所绽放的锋芒不惧严寒、割裂钢铁。


事实上,面对绝境,真实历史中的参战士兵各自是怎样的心态呢?全连冻亡的第9兵团第20591776连战士宋阿毛绝笔信中写道: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就算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而同样时间节点位于长津湖前线的《生活杂志》记者戴维·邓肯记录了对美军的一则采访:“‘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是上帝,那么你想得到的是什么呢?那名士兵琢磨了好一会措辞,然后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说到:给我明天吧。’”


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长津湖》的结尾处得以定格,当败退中的美军发现了埋伏于漫天风雪中、已然冻成冰雕的志愿军连队时,不禁脱帽致敬。基于他者视角的生命写照更为震撼,该桥段也呼应与诠释了雷睢生教导伍万里要赢得敌人尊重的战斗信念。



冰与火之歌:场景意象的情怀表达


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微缩的故事。《长津湖》中,角色的理想人格与心灵走向具象化地体现在奇观镜语之中,并通过精准的光线与色彩造型在写实与写意间形成具有中国美学精神特质的诗性场景,生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归故园,月上空山。伍千里的回乡境遇置身渔火交映的江南湖景,出征的场景则背靠夕阳如画的北地群山,一者在清澈的月光下蕴蓄着幽然静谧的乡愁,一者在日光倾洒下闪耀昂扬熠熠的斗志。后者的场景调度尤有柳暗花明的神韵。剧中,与伍千里同一车厢的伍万里不忍老兵戏耍萌生退意,在他强行拉开行进车门的瞬间,迎面映入眼帘的是逶迤于崇山峻岭中的长城景象。此处影片的节奏随之减缓,火车本身构成了横移的运动视点,万里江山如同长轴画卷。当伍万里意识到,他想要逃回的地方与想要守护的地方实质为同一体,泯灭了退伍念头的同时也完成了其身份的初次蜕变。处于隐喻中的家国修辞在此间得以意象化地昭示。

高清技术赋予的纤毫毕现,让战争美学推向了真实的极致,真实感的营造显得让彼时的战场离我们更近。相比于出征前的浓墨重彩,朝鲜战场的着墨就显得单调而兀然。草木凋零、寒山嶙峋,灰白色为基调的土地与其中呈大色块状斑驳的血红,既烘衬出志愿军战士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也带来了一如歌曲中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答案重量。



为人民而战:英雄集体的精神锻造


《长津湖》开篇,以干净利落的几组文戏段落,从党中央和普通战士的角度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奠定了影片为人民而战的核心基调,主人公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所在的七连,承载并践行了这一集体使命。无论是退伍后主动归队的指导员梅生,还是积极报名参军的伍万里,他们与七连的关系均反映出志愿军战士个人与集体的密不可分。独特的点名方式、记名册、照片等一串细节显现了七连这一共同身份的标识,透射着与子同袍的集体荣誉感。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英雄群像的描摹并未一味地陷入肃穆或紧张的格调,而是常常通过喜剧化的段落串联起人物关系。这样的表达不仅让角色更加立体,也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为慰帖。


雷公之称的炮排排长雷睢生是人物形塑的典范,作为阅历丰富的老兵,他不仅是伍氏三兄弟共同的师父,更是七连的雷爹。在他身上的打诨插科与温情笔触淡化了战场的激烈,而他引开标识弹奔赴美军车队的做法也令人动容。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在连队这一凝聚性结构下,历经炮火洗礼却甘愿奉献生命的雷睢生在行为准则上与每一位志愿军战士标示一致,指向了“‘牺牲小我也要保家卫国’”的核心行动。


历史从不缺席。在当下国产战争片的文化输出中,我们需要树立战狼形象,也更需要讲好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的故事,他们代表着以个十百千万计数的一位位平凡而真实的战士,也代表着一位位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先辈。在《长津湖》中,他们的生命意识存在于轰炸机下的隐忍,冰雪暴中的坚韧,而他们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足以成为砥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的旗帜。

当我们听到677名,伍万里的回答时,才透过他坚毅的眼神恍然明悟到,那个在江畔打水漂嬉戏的少年,一直想等待哥哥们回家,却最终融入集体,长成了和哥哥一样的英雄。


一部优秀电影的诞生总离不开其时代语境,反之,其也以大众文艺的形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回首经典,以三大战役为代表的战争题材电影正是从人民史观出发,不遮蔽小推车棉布鞋的故事,讲透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长津湖》承继了这一特点,当一位位百姓奔跑在站台抛向志愿军棉衣时,当那位默默埋名的刘秘书为抢救地图驰骋火海壮烈牺牲时,他们的付出早已证明了平凡与质朴也可以孕生伟大与崇高。通过人情观念联结起银屏内外的精神家园,抗美援朝影像本身也形构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它让我们认识到:除却战争带来的铁与火外,一路走来守护过这片土地的人们和印记在血脉里的骨气和底气同样不能忘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也激励着我们,成为更好的人。